谣言一:管住嘴迈开腿
管住嘴,指科学膳食。节食、辟谷、代餐等都不可取,科学膳食是指针对个人体质的饮食方案,由医师、营养师等专业人士提供专业指导,例如,被健身人群奉为圣旨的高膳食纤维饮食,对患有消化道溃疡、胃肠功能虚弱的人群来说,伤害远大于收益。
迈开腿,指适量规律运动。在医师和社会体育指导员等专业人士的指导下,科学炼体。适,指选择适合身体状况的运动类型。量,指按阶段调整运动强度。并且,坚持长期规律的运动,才能有显著的收效。
医师建议,低盐、低糖、低脂饮食,戒烟、禁酒,避免一切含反式脂肪的食物。大体重减脂、低体重增肌,以及患有糖尿病、心脑血管病、骨质疏松等人群,在开始健身运动前,务必寻求医师帮助,运动康复医学医师的运动处方,会让大多数人对科学健身耳目一新,终生受益。
谣言二:高心率才有效:
燃脂心率,出自2009年《体能训练研究杂志》的一篇文章(非医学刊物),是指在燃脂心率下跑步,脂肪消耗占比较高。但原文中明确记载,
专业运动员,在完美状态下,持续跑步30分钟,仅能消耗换算量为13.8克的脂肪(换算量非实际脂肪消耗量,普通人实际消耗量微乎其微)。
但谣言在健身房和自媒体中传播久了,就仿佛成了“正确存在”。凯斯骨科运动医学门诊主任指出,心率高低绝非运动指标,普通人和长期规律锻炼的人在相同运动项目上心率差异极大。肥胖人群快速奔跑50米即可达到或超过所谓的“燃脂心率”,
但如果保持这个心率高强度运动,极大概率会出现运动损伤,严重的甚至出现心源性猝死、脑卒中等严重后果。
因此,在开始运动前,建议挂号运动医学门诊,通过标准的运动医学心肺实验,了解自己的靶心率,科学、安全的开始运动健身,尤其是肥胖者或慢病人群。
谣言三:步数越高效果越好
众多医学科研显示,跑步、健走是降低全因死亡风险的最佳健身方式,却少有人关注步幅、步频、跑/走姿、呼吸、节奏等重要信息,只在“晒步数”上暗自比拼。
哈佛学者发表在American Medical Association(JAMA - Internal Medicine)《美国医学杂志内科学》上的文章告诉我们,通过对近17000名平均72岁的老年女性进行统计,坚持每日连续步行7500步即可达到保健效果,并且与运动强度和姿势完全无关。也就是说,以保健为目标的中老年人,每日连续、缓慢散步7500步足矣。
对于有减脂、体能提升、功能康复等需求的爱跑人群,建议先行运动医学评估,根据医生的运动处方进行科学、系统、高效的运动。
谣言四:晨跑比夜跑效果好
没有证据证明晨跑优于夜跑,但从运动医学角度分析,夜跑的优点相对更多一些:
1、无需防晒;
2、运动期间可对当日进行思维复盘,疏解压力和不良情绪;
3、晚间血液黏度较低;
4、晚间能量消耗模式更优;
5、运动后可以得到充分休息。
凯斯骨科运动医学门诊主任指出,晨跑、夜跑各有利弊,选择适合自己的时段即可,但一定要注意以下几点:
1、严禁空腹运动;
2、严禁饱食后运动,进餐45~60分钟后开始运动;
3、务必充分热身;
4、运动后务必放松拉伸;
5、注意保暖;
6、雾霾、雨雪等恶劣天气改为室内运动;
7、运动后适量补充水分和电解质,避免暴饮暴食;
8、合理安排时间,睡前1小时禁止运动;
9、持之以恒;
10、出现伤痛,立即停止,尽快就医。
谣言五:越酸痛越有效
运动后肌肉酸痛多属正常现象,与长时间缺乏运动突然锻炼、高强度无氧运动,造成乳酸堆积或韧带、肌纤维、韧带等软组织拉伤有关,与健身效果并无关联。
所谓“疼痛才能增肌”更是没有科学依据,尤其是只痛不酸,又痛又麻,或疼痛发生在骨骼、关节,需引起重视。
凯斯骨科运动医学门诊主任给出建议,当运动后仅出现肌肉酸痛、酸胀,应保持运动量,并在运动后充分放松,可使用筋膜枪对相关肌群按摩。当运动后仅出现肌肉疼痛、发硬、紧张,应减小运动量,或改变锻炼方式,减轻运动强度,运动前充分拉伸、热身,运动后增加蛋白质、维生素等营养补充。需要引起重视的是,运动后软组织发麻、关节疼痛、活动受限,出现肿胀、凹陷、淤青等症状,应冷敷,并及时就医。
凯斯骨科运动医学门诊主任忠告,运动前热身拉伸、运动后放松环节非常必要。关注凯斯骨科视频号惠州凯斯骨科,一起学起来吧。